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7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围绕发展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具有高度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特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其重大意义正如全会所指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将十分深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议》的重大创新和历史性贡献,也是《建议》的最突出亮点。

一、如何理解创新发展?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树立创新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树立创新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际看,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由创新引发和推动形成的。一个国家要能走在世界发展前列,根本靠创新。当今世界,产业更替、产品更新趋于加快,新的产业革命正孕育形成,经济竞争更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谁占领了创新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挺立潮头。而不创新就跟不上发展潮流,就要落后。这是一个规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发展的空间变小,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上升是刚性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通过技术引进推动增长也受到很大制约。如果说在发展的初期,一般性的技术,通过模仿和引进,只要勤劳一点,肯吃苦,尚且可以发展起来,在一个时期可以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那么,当发展进入较高阶段,这些办法就不那么灵了,有的甚至无法再用了。现在,我们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都是高端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这些技术,没有人能给我们,引进不来,也买不来,只能靠我们自己来创新。而一般技术对应的产业和产品,我们的生产能力已经很强大,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甚至有些已出现明显产能过剩。传统增长动力效力递减,需要替换,而作为新的增长动力的创新没有接续上,困难就出现了。所以,当前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和矛盾,说到底是创新缺乏、创新不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也好,离开创新都没有出路,都寸步难行。只有通过创新,用创新驱动发展,才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创新是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建议》从7个方面部署了推动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就是: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要把这些任务和举措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使“十三五”时期的创新发展有一个大的飞跃。

 

二、如何理解协调发展?

协调是《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树立协调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树立协调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一方面,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原则。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在整体中都有着基本的位势和功能,都是整体有效运转和功能发挥不可缺少的。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需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的作用,保持各部分的协调平衡。如果出现了短板,则整体功能的发挥就只能取决于短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木桶效应”和“短板原理”。所以,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不能形成长板过长、短板过短的不平衡现象,不能长时间地在一些部分着力过多,而在另一些部分着力偏少。协调出合力,协调出均衡,协调出整体效益和效率。只有通过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平衡发展,才能增强整体功能、提高整体效益和效率。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到了必须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时候了。我国发展中的一大问题就是不协调,突出表现为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不然后程就跑不下去了。如果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系列社会矛盾就会加深,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就难以抓好,国家综合实力就难以稳步增强。因此,“十三五”时期要把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作为重要方向,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是要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建议》从4个方面部署了推动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就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三、如何理解绿色发展?

绿色是《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树立绿色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树立绿色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必须在自然规律之下进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引发和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少,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的不协调成为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一方面,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很突出,老百姓对环境污染意见大、怨言多,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及其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老百姓在这方面要求期待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否则难以向老百姓交代。还要看到,生态环境还是一个全球性话题,这些年来,我们在国际上受到不少责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些国家对我们说三道四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们的发展也到了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阶段,具备了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条件。温饱问题稳定解决之后,人们追求生活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是“求温饱”,顾不上生态环境,为了多打粮食不得不毁林开荒;现在温饱问题稳定地解决了,生活是“求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大家整体生活在雾霾天气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那是得不偿失的。这样的发展,路子一定是走歪了。保护建设生态环境,首先要解决发展理念问题,树立理念上的自觉。没有理念自觉,就没有行动自觉。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同共进。

《建议》从6个方面部署了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按照这些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四、如何理解开放发展?

开放是《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树立开放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入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树立开放理念,坚持开放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开放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闭关锁国不仅保不了国家平安,而且会使国家落后于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总量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对外经济合作层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不仅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带动了国内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体系变革发挥了重要影响。事实证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有力推动了我国发展,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抢抓国际发展机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贸话语权的能力还不够强,熟悉和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还不够强。还要看到,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过去是招商引资,现在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过去主要是扩大出口换取外汇,现在是市场、资源能源、投资都离不开国际市场;过去只是被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现在则要主动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总之,我国对外开放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空前紧密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得好,就必须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坚持开放发展,深化和扩大开放,进一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合力的生动局面,为我国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建议》从6个方面部署了推动开放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就是: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一带一路”建设是推进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关键是要往实里做,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要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更好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统筹部署企业、资本、技术、货币等结伴走出去,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局面。

五、如何理解共享发展?

共享是《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树立共享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树立共享理念,坚持共享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共享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回馈于全体人民,由全体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虽然实现共同富裕有一个过程,但我们要努力去做、不断推进。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水平越高,社会凝聚力就越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越高,国家发展也才有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的“蛋糕”在不断做大,各个地区、各个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都有了普遍提高,生活都有了明显改善,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实现了率先富裕,但收入差距较大、分配不公平问题比较突出,发展成果共享不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6.4%。按照现行扶贫标准,2014年年底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还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5个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5%。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所以,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我们还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意见也比较突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我们就要通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来不断满足这些期待。因此,必须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根据实际条件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经济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都要继续推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议》从8个方面部署了推动共享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就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收,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要把这些方面落实好,推动“十三五”时期共享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中共唐山市委理论学习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2月29日

 

 

 

上一条:赵克志:深入认识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确保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推动发展     下一条: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召开 周本顺作重要讲话

 

     版权所有:唐山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联系地址:唐山市路北区大学道156号唐山师范学院